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中国科技馆9月22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,在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期间,中国科技馆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联合举办“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”专题论坛,旨在通过开展专题论坛报告、专业访谈、主题沙龙等,共同交流探讨科技馆迎接新机遇新挑战的应对之策,推动全力实现科技馆价值作用。
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期间,中国科技馆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联合举办“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”专题论坛。中国科技馆 供图
来自泰国、文莱、南非、比利时、德国等国家的10位国外科技馆专家和近30位中国国内各省级科技馆负责人,以及清华大学、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业界专家学者等,共襄“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”专题论坛盛会。
在专题论坛报告环节,中外专家学者代表围绕未来的科学中心建设、科技馆体系协同的发展与探索、科技艺术的深度融合等进行讲述,探讨科学技术发展、公众需求变化给科技馆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,介绍中外科技馆建设运营发展的新理念和学术研究新成果。
在专业访谈中,中外专家学者代表结合“科技馆系统协作及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建设的新趋势”议题,从科普场馆的馆间协作、如何吸引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建设两个维度,进行深入交流探讨,共话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“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”专题论坛还特别设立闭门沙龙环节,邀请来自中外业界专家学者代表,围绕“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——展示设计前沿趋势”和“科技馆社区参与及校外教育推动的前沿探索”两个议题,聚焦展览设计、科学教育、数字化技术应用等科技馆核心要素开展交流互鉴和深度研讨,共同探索推动科技馆国际合作的实践路径,为深化科普场馆的国际合作提供支撑与服务。
中国科技馆表示,中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有效凝聚各地科技馆的优势资源和地区特色,引领带动场馆间的深度合作与协调发展,有力推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,提供了科技馆发展的中国方案。“科技馆未来的发展方向”专题论坛为积极搭建科技馆国际交流共享合作平台,推动全球科技馆事业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(完)
中新网上海9月22日电 (浦帆)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22日在上海举办,《新华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(2023)》(简称《报告》)在该论坛上发布,上海连续四年位列全球第三名。
《报告》显示,自2014年首期指数发布以来,这十年中已逐渐形成新加坡、伦敦、上海三大航运中心领衔,亚太区域航运中心持续崛起,欧洲、北美重点航运中心趋于稳定的发展格局。
最新一期指数结果显示,2023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10位分别为新加坡、伦敦、上海、香港、迪拜、鹿特丹、汉堡、雅典-比雷埃夫斯、宁波舟山、纽约-新泽西。相较去年,前十城市总体保持稳定。受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影响,国际航运资源集聚与配置能力随着货物流、贸易流、资金流等要素逐渐东移,亚太地区航运中心能力不断增强。
十年来,国际航运中心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。在2014年的前10名城市中,中国大陆只有上海入围,前20名中也仅有上海、天津、宁波三地上榜。最新一期结果显示,上海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三,宁波舟山连续三年位列前十,中国共有六座城市入围前20名,且总体排名较十年前均有大幅提升。
数据显示,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实现十三连冠,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,上海港连续12年位列全球榜首。《报告》认为,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与枢纽,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,营商政策友好,人口受教育程度高,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其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航运中心。此外,宁波舟山拥有优秀的港口硬件条件及业务规模,青岛港发挥山东省港口集团的协同优势,近年来综合竞争力进步迅速。
长期以来,中国港口群在集装箱吞吐量、货物吞吐量等“硬实力”指标上遥遥领先,但在航运金融、海事仲裁等“软实力”指标上相比伦敦、新加坡等老牌航运中心仍有不小的差距。值得一提的是,最新一期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评价结果显示,上海连续第五年排名全球第三,航运服务“第一梯队”地位更加巩固。(完) 【编辑:陈海峰】